近日,北京120房山分中心接到报警:某小区居民楼内,一名95岁老年患者突发急症,急需送往医院救治。
王达利、侯山杉车组立即奔赴至现场,当提着药箱冲向单元楼时,电梯口“维修中,暂停使用”的警示牌让他们的心瞬间揪紧。“患者住在11楼,时间紧迫,情况危急!”物业告知电梯修复需近2小时,王达利立即对担架工单法峰和司机宿井泉喊道:“走楼梯,马上上楼!”四人迅速抓起急救设备,冲上楼梯间。
11层的台阶在急促的脚步声中延伸,随着攀爬的楼层增加,药箱的重量愈发明显,压得急救人员肩头生疼,白大褂很快就被汗水湿透,紧紧贴在身上。车组人员呼吸变得急促而沉重,脚步也渐渐沉重起来。抵达11楼时,大家双腿已经发软发颤,但依然第一时间冲向患者家门。
进门后,医护人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,分工明确、配合默契:侯山杉立即为患者吸氧、监测血压心率,王达利同步对患者进行基础检查,动作熟练而沉稳。此时物业支援人员也到达现场,担架工单法峰和司机宿井泉也在狭窄空间内迅速架起临时担架,物业人员与车组共同努力,将患者平稳转移下楼。过程同样充满挑战,楼梯间空间有限,光线昏暗,既要确保患者的安全,又要小心不要撞到墙壁或扶手。车组接力托举着药箱与担架,汗水不停地流下,但没有一个人放慢脚步。最终,车组成功将患者安全送上救护车,快速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。
这场救援,不过是急救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片段。正如急救人员事后所说:“急救就是与时间赛跑,当机械通道受阻时,我们就用人力铺就道路。”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,这样“肩扛手抬”的坚守更显珍贵——机械设备可能因故障暂停运转,但医者守护生命的仁心永远在线,守护生命的信念,始终闪耀在急救人心中。
×